健康小學堂

2023/09/15

復健治療(物理治療)沒有效?

26236445_l_normal_none


文/ 洪元皓 物理治療師 

你曾經覺得肩頸僵硬、腰酸背痛,然後到醫院或復健科診所做過復健嗎?

如果你是肩頸痠痛的問題,屬於你的復健套餐可能是熱敷、電療、頸椎牽引,最後再加上雷射或是超音波治療?

又或者你是腰酸背痛問題,你的復健套餐可能是熱敷、電療(腰背區域)、腰椎牽引,最後再加上雷射或是超音波治療?

你是否發現短暫一個小時的儀器治療,很有可能幫助你晚上一夜好眠,或是維持一陣子的肩頸腰背輕鬆,但是過不了多久,一樣的痠痛老問題就又找上你了呢?
覺得這些復健治療(儀器治療)效果有限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你的治療清單可能只做了一小部分,還有很重要的部分尚待完成。

物理治療或是坊間常說的『復健』,處理最大宗的問題很可能是肌肉骨骼痠痛。

面對肌肉骨骼痠痛治療,物理治療師可以提供的是3M治療,包含儀器治療(Modality)、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運動/動作治療(Movement therapy)。

儀器治療可能包含電療、熱/冷敷、超音波、雷射、短波…等,都是利用物理性原理來降低疼痛、加速受傷組織修復。

組織開始修復的確有助於降低疼痛程度,但是請別忘了思考:『疼痛是原因或是結果呢?』

有句俗語說得好:治標不治本。

疼痛是身體和意識之間的對話,身體藉由疼痛告訴我們身體某些地方出了問題,需要我們主動去解決。

以肌肉骨骼疼痛為例,也許是維持過長時間的錯誤姿勢,或是生活及工作中需要執行的動作模式不正確,造成的『肌肉肌腱組織受損』、『關節周圍軟組織傷害』、甚至是『骨骼結構出現傷害』等都會產生疼痛的感覺,儀器治療可以加速的是這些受損器官組織的修復。

然而,造成組織受損的錯誤動作姿勢並不會因為儀器治療而產生任何實質上的改變。也因為如此,一樣的受損傷害仍然會持續出現,而疼痛也只是蟄伏於一旁等待器官組織受損超過一定的程度時,再次出現警示我們做出實質上的改變。

面對疼痛上,或許我們更該了解並且解決的是我們為何而疼痛。

舉例來說,我們可能意外扭傷了腳踝,造成踝關節韌帶受損,腳踝扭傷的當下或是韌帶受損後造成踝關節鬆弛,都有可能產生踝關節活動異常(關節活動不順、卡住感覺、有異音等),

此外踝關節軟組織區域上的感覺神經很有可能也會受損,造成大腦在執行動作過程中無法有效透過感覺神經的回饋,提供好的肌肉施力來穩定踝關節動作,更會加深上述活動異常的現象。因此,腳踝扭傷的急性期間,適度的關節固定以及儀器治療,可以提供很有效的消腫與組織修復。

當關節腫脹與疼痛已經較為緩解後,真正重要的是後續物理治療師可以提供的徒手治療與運動/動作治療,透過關節鬆動術幫助腳踝回復正常的關節活動,或是軟組織鬆動術緩解可能的肌筋膜緊繃現象,後續再透過動作訓練,協助大腦重新學習控制腳踝關節動作以預防再次扭傷腳踝。

這樣的物理治療策略只是一個簡單舉例,可以套用於任何肌肉骨骼疼痛的物理治療。

如果馬路上出現了一個坑洞,解決的方式會是在上面加了防水布或是鋼板維持暫時的路面平整,抑或是填補坑洞後再鋪柏油補平呢?

答案顯而易見。因此,當出現了疼痛,如果已經確定是肌肉骨骼問題產生的疼痛,請別選擇只是把疼痛覆蓋掉,而忘了身體正在告訴我們某處正有一個大坑洞急需我們主動去填補。希望我們能夠用更積極的角度善待身體,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的預防復發機率。


圖片來源:123RF

商品搜尋

偵測到您已關閉Cookie,為提供最佳體驗,建議您使用Cookie瀏覽本網站以便使用本站各項功能